2022-07-18 - admin
7月25日,北京地鐵站時隔近20年終於再度迎來便利店,首批共三家店開業。“複蘇”的地鐵便利店主打便利鮮食,店內設置了可供乘客站立就餐的桌板和多種免費服務項目。地鐵便利店還搭上了數字化的便車,顧客可以在線上小程序下單,到站取餐,免去了排隊的等待。(7月30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
地鐵站開設便利店,對於廣大上班族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,但是,北京地鐵禁食規定自2019年5月15日正式實施。那麽,在哪裏吃東西就成了一大問題。由於地鐵車廂封閉加上人員擁擠,乘客在車上進食會產生刺激性氣味,對其他乘客帶來影響;而飲食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會影響環境衛生,招來蟑螂、老鼠、螞蟻等,既給乘客健康帶來危害,也會危及到車站及列車設備,飲料等東西灑在了地上會成為安全隱患,濺灑在其他乘客身上也會引發矛盾。出於對這些因素的考慮,禁止在地鐵上飲食已成為通行做法。
“地鐵禁食”並非中國特色而是國際趨勢,盡管一度存在很大的爭議,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普遍性共識和一致性行動。國內多地紛紛出台“地鐵禁食令”後,2019年,交通運輸部印發了《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》,明確規定“乘客不得在地鐵內進食(嬰兒、病人除外),不得騎行平衡車、電動車、自行車,使用滑板、溜冰鞋……”地鐵禁令以部門規章的方式給予了全麵明確,也為“是否合理”的爭議下了一個法規結論。
在城市中,地鐵是穿行在每個角落的“交通血管”,把無數的上班族從此處送往彼處。就“禁止合理性”的討論而言,其背後有“進食的需求如何得到滿足”的民生訴求。正如有很多上班族感歎:“有些人上班時間較早,又住在郊區,每天要把很長時間花在路上,在地鐵中吃早餐也屬無奈之舉。”地鐵部門在實行“禁食令”的同時,應當積極創造條件,為廣大“上班族”提供吃早餐的機會。
“地鐵禁食令”的正當性和合理性毋庸置疑,但正視民生訴求和現實需求,配套更細化的規定和更多元化的精細措施,也是必要且必須。之前有人建議,可以在地鐵上建立部分“可食區”,讓製度體現人性關懷,也有利於法規的落實。實行功能分區確實是個不錯的建議,不過考慮到地鐵人流量大的特殊性,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難度,也無法照搬火車、飛機等交通工具的既有操作模式。更為科學、合理和有效的方式,應是在地鐵站配套便民服務店,既讓乘客可以選購可食性比較強的食品,又能提供就餐的場所,實現需求的“專業性替代”,解決了乘客進食的現實性需要,在地鐵上進食的潛在風險也會得到根本消除。
時下,幾乎所有的地鐵站都沒有配套相應的便利設施,乘客不能在地鐵上進食,就隻能退求其次在等車的站廳、站台等開放區域進食,同樣會製造很多垃圾。如若有了便利店,就能為乘客提供就餐的方便。
地鐵站試點便利店是對民意訴求的積極回應,也是優化服務的現實要求。北京地鐵便利店20年後的回歸開了個好頭,需要在總結的基礎上普及和強化,讓地鐵“禁食令”行穩致遠,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。
來源:北青報
社交電商裂變升級:國美美店店主將達200萬

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:用户狂喷、天猫先急眼了?
王宗繼做客臨沂廣播電視台《慈善臨沂》欄目

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:用户狂喷、天猫先急眼了?
道道新零售行業輿情周報 第105期

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:用户狂喷、天猫先急眼了?
太陽神灸之尊百日千店大會戰招商會線上舉行

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:用户狂喷、天猫先急眼了?
公安部嚴打製售稱防疫功能有毒有害保健食品

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:用户狂喷、天猫先急眼了?